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管理 >> 详情

正确认识儿童发热

发布时间:2012-12-12作者/来源:

秋冬时节,气温变化大,易患感冒。小儿感冒最让家长担心,且感冒后常有发热,孩子体温多少度算发热?要不要退热?何时要用退热药物?等问题困扰着很多家长。要正确认识儿童发热,首先要对发热有一个全面了解。

我们把体温超过正常温度高限称为发热。儿童体温多少是正常?儿童体温正常值受多种因素影响,一般以清晨最低,下午至傍晚最高(所以我们建议发热的病人要监测下午及晚上的体温)。肛表测得的体温最高,口表次之,腋表测得的体温最低。一般认为肛表比口表高约0.3℃,口表比腋表高约0.4℃,但高热病人三者基本一致。另外测体温的时间长短也对数值有直接影响,所测时间长,体温相对较高,一般认为腋表(5分钟)、口表(3分钟)、及肛表(2分钟)三种方法所得结果近似。目前儿科临床除环境温度过低或病儿循环不良需采用肛表外,其余多采用腋表测温,其使用方便且不易引起交叉感染,一般均可满足临床需要。腋表测5分钟,正常体温为36℃~37℃,一般下午正常体温的高限可达37.5℃,以腋表所测值将发热分为4类:<38℃为低热,38℃~38.9℃为中度发热,39℃~41℃为高热,≥41℃为超高热。另有一种测量耳朵的体温计,根据生产厂家的不同,体温的正常值亦不相同,故使用前需仔细阅读厂家说明书。

上感发热是一种感染性发热,感染性发热都是由各种病原体及其代谢产物所引起的,是人体对外来病原体入侵的一种应对反应,发热时人体免疫功能增强,可增加人体白细胞的动力及活性,使干扰素的产生增加并激活T淋巴细胞,从而清除病原体。同时发热也可以使一些病原体的生长受到抑制,促进疾病的好转。现在儿科临床治疗上认为中低度发热一般不需使用退热药物干预,高热或超高热时可适当给予降温(物理或药物降温)处理,但不要求把体温降到正常,而是要求把体温降到中低热,以减少病人的氧消耗,减轻机体的组织缺氧和心脏负担,同时降低颅内压,以避免引起高热惊厥。需要指出的是儿科退热使用物理方法,如温水浴、冰袋、中医非药物治疗等,使用温水擦浴时要讲究方法、部位及注意水温(34℃左右),必要时要向专业的儿科医生咨询,同时中药温水浴亦是一个有效的手段,具体方法是将薄荷油12滴加入半盆温水中,搅匀,给患儿洗浴全身。其他中药外治方法安全且效果良好:如用葱白10克、豆豉6克,共捣如泥,敷两手心4小时。或鸡蛋清2个、白蜂蜜30克、高热者加大黄末6克,调敷胸口3小时,每日一次。或用针灸刺大椎穴、风池穴、合谷穴、外关穴、曲池穴等。中医推拿手法如开天门50次、推坎宫50次、揉太阳穴50次、捏印堂穴100次、揉外劳宫穴100次、提捏“大椎”解表清热发汗,无汗拿“列缺”,烦闹加捣“小天心”,高热惊恐者先“推三关”使惊热外散,然后向下“推天河”以清心火安神志退惊热。药物退热要权衡利弊,因为所有的退热药物均有一定的副作用,要在专业的儿科医生指导下使用。特别要强调的是酒精擦浴不适于新生儿及婴幼儿,使用不当往往会加重发热。同时发热时要注意保温(切忌随意减衣被),汗出时以微汗为宜,出汗多时要注意多喝水,发热时应进热饮,如米粥、烂面等且要注意少食多餐。当然,有些特殊情况是需要立即给予退热的,如:病人既往反复出现“热惊厥”发作已达三次以上,或患儿原有其他特殊疾病,为保护患儿心、脑、肾等组织,只要发热(不管低热或中度热)就需立即给予退热,并以药物干预为优先选择。

总之,发热是儿童的一种常见症状,是人体对病原体入侵所产生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有利于调动人体的防御机制,更好更快地抑制和清除病原体,并使儿童的免疫力得以提高,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并对待发热症状,使孩子们的身体愈来愈强壮。       

                                                (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