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管理 >> 详情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发布时间:2019-02-06作者/来源:
 

.疾病定义: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发生短暂性血液供应不足,引起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突发的、短暂性、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发作持续数分钟,通常在30分钟内完全恢复,超过2小时常遗留轻微神经功能缺损表现,或CTMRI显示脑组织缺血征象。TIA好发于3465岁,65岁以上占25.3%,男性多于女性。发病突然,多在体位改变、活动过度、颈部突然转动或屈伸等情况下发病。发病无先兆,有一过性的神经系统定位体征,一般无意识障碍,历时520分钟,可反复发作,但一般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无后遗症。

.疾病危险因素

本病多与高血压动脉硬化有关,其发病可能有多种因素引起。

1.脑动脉粥样硬化

脑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动脉硬化的一部分,动脉内膜表面的灰黄色斑块,斑块表层的胶原纤维不断增生及含有脂质的平滑肌细胞增生,引起动脉管腔狭窄。甚至纤维斑块深层的细胞发生坏死,形成粥样斑块,粥样斑块表层的纤维帽坏死,破溃形成溃疡。坏死性粥样斑块物质可排入血液而造成栓塞,溃疡处可出血形成血肿,使小动脉管腔狭窄甚至阻塞,使血液供应发生障碍。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主要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肥胖、胰岛素抵抗等因素。多数学者认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是复杂的,是综合性的较长过程。

2.微栓塞

主动脉和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内容物及其发生溃疡时的附壁血栓凝块的碎屑,可散落在血流中成为微栓子,这种由纤维素、血小板、白细胞、胆固醇结晶所组成的微栓子,循环血流进入小动脉,可造成微栓塞,引起局部缺血症状。微栓子经酶的作用而分解,或因栓塞远端血管缺血扩张,使栓子移向血液末梢,则血供恢复,症状消失。

3.心脏疾病

心脏疾病是脑血管病第3位的危险因素。各种心脏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以及可能并发的各种心脏损害如心房纤维颤动、房室传导阻滞、心功能不全、左心肥厚、细菌性心内膜炎等,这些因素通过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及栓子脱落增加了脑血管病的危险性,特别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

4.血流动力学改变

急速的头部转动或颈部屈伸,可改变脑血流量而发生头晕,严重的可触发短暂脑缺血发作。特别是有动脉粥样硬化、颈椎病、枕骨大孔区畸形、颈动脉窦过敏等情况时更易发生。主动脉弓、锁骨下动脉的病变可引起盗血综合征,影响脑部血供。

5.血液成分的改变

各种影响血氧、血糖、血脂、血蛋白质含量,以及血液粘度和凝固性的血液成分改变和血液病理状态,如严重贫血、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血小板增多症、异常蛋白质血症、高脂蛋白质血症均可触发短暂脑缺血发作。

.诊断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主要是依靠详细病史,即突发性、反复性、短暂性和刻板性特点,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如查头颅CT,头颅磁共振,血液流变学检查,颈椎检查,心电图等,必须排除其他脑血管病后才能诊断。

.治疗:

一、西医

1、西医治疗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约有1/23/4患者在3年内发展为脑梗塞,经过治疗可使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终止发作,或发作减少者占79.6%,不治疗自动停止发作者仅占20.38%。因此,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应当进行积极治疗,降低血液粘稠度,调整血液的高凝状态,控制和维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内,终止和减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预防或推迟脑梗塞的发生。

1、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主要是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释放,使之不能形成微小血栓。此类药物安全简便,易被患者接受。常用肠溶阿斯匹林,50100毫克,每日1;潘生丁50100毫克,13次。

2、扩溶治疗

低分子右旋糖酐具有扩溶、改善微循环和降低血液粘度的作用,常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毫升静滴,每日1次,14天为1疗程。

3、抗凝治疗

若患者发作频繁,用其他药物疗效不佳,又无出血疾患禁忌者,可抗凝治疗。常用药物肝素、双香豆素等。如肝素可用超小剂量15002000μ5%10%葡萄糖500毫升静滴,每日1次,710天为1疗程。必要时可重复应用,疗程间隔时间为1周,但在应用期间,要注意出血并发症。

4、扩血管治疗

可选用培他定、脑益嗪、西比灵、喜得镇、卡兰片等。常用剂量:培他定10毫克,每日3;脑益嗪25毫克,每日3;西比灵6毫克,每日两次;喜得镇3毫克,每日3;卡兰片5毫克,13次,口服。

5.脑血管造影或多普勒证实有颅内动脉狭窄者,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二、中医

1、中医治疗

1、肝阳上亢型:以眩晕为主,伴耳鸣、头痛且胀,或自觉颈项板样僵硬,面色潮红,性情急躁易怒,怒时晕痛加重,心烦少寐,多梦,口干或苦,舌质偏红,苔黄,脉弦数;治疗:平肝潜阳。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

 2、肝肾阴亏型:眩晕而神疲健忘,耳鸣如蝉,甚则突然昏仆,昏不知人,短时即醒,双目干涩,视物昏花,甚则出现一过性眼盲,失明多梦,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口干,舌红少苔或无苔,脉沉细弦。治疗:滋补肾阴。方用杞菊地黄汤加减;

3、风痰阻络型:头晕目眩,或头重如裹,甚则神志迷蒙,一侧肢体发麻或沉重无力,或突然昏仆,少时而醒,平素嗜酒食甘,体肥,少气懒言,嗜卧欲寐,口中黏腻不爽,胸膈满闷,恶心,舌苔厚腻,脉弦滑。治疗:祛风豁痰通络。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4、气虚血瘀型:眩晕动则加剧,或突然昏不知人,旋时即醒,或一过性肢麻不用,气短乏力,心悸神疲,卧睡时口角流涎,手指麻木,肢体疼痛,夜间尤甚,诸症遇劳加剧,舌紫暗,脉沉细涩。治疗:益气活血通络。用补阳还五汤加减: 5、活血化瘀中药:丹参、川芎、桃仁、红花等,有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粘度的作用,对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有一定作用,可选用。

.日常护理及饮食指导:

一般护理:1)卧床休息,协助病人生活护理,防止病人受伤;2)发病时叮嘱患者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3)关心病人,加强沟通,向病人解释病情及相应的健康知识,阐明本病愈后较好,支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的重要性,保持情绪稳定。

患者宜进食低盐、低脂、充足蛋白质和丰富维生素的饮食,多吃蔬菜水果,戒烟酒,忌辛辣油炸食物和暴饮暴食。平时可多吃具有活血化瘀的食物:如茄子,柿子,藕,空心菜,黑木耳,桃子等。。

生活起居有规律,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和运动,注意劳逸结合,尤其是经常发作的病人,应避免重体力劳动,尽量避免单独外出,扭头或仰头动作不宜过急,幅度不要过大,防止诱发TIA或跌伤。

.出院宣教,预防及康复,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保持良好的心态,规律生活,克服不良生活习惯和嗜好。 适当运动,提高生活质量。

指导病人按医嘱正确服药,不能随意更改、终止或自行购药服用,告知病人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的观察及用药注意事项,如抗凝治疗时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应定期查血常规及凝血全套。

定期门诊复查血常规、凝血全套,肝肾功能、心电图。

患者及家属认真记录用药情况(如药名、剂量、用药时间),症状缓解方式、时间、副反应时间、类型等。

发现肢体麻木、无力、头晕、头痛或突然跌倒时应引起重视,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切忌自行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