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管理 >> 详情

颈椎病

发布时间:2019-09-11作者/来源:
 

.疾病定义: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疾病因素

1.颈椎的退行性变

颈椎退行性改变是颈椎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其中椎间盘的退变尤为重要,是颈椎诸结构退变的首发因素,并由此演变出一系列颈椎病的病理解剖及病理生理改变。包括

1)椎间盘变性 

2)韧带-椎间盘间隙的出现与血肿形成 

3)椎体边缘骨刺形成、

4)颈椎其他部位的退变、

5)椎管矢状径及容积减小 

2.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

近年来已明确颈椎管内径,尤其是矢状径,不仅对颈椎病的发生与发展,而且与颈椎病的诊断、治疗、手术方法选择以及预后判定均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有些人颈椎退变严重,骨赘增生明显,但并不发病,其主要原因是颈椎管矢状径较宽,椎管内有较大的代偿间隙。而有些患者颈椎退变并不十分严重,但症状出现早而且比较严重。

3.慢性劳损

慢性劳损是指超过正常生理活动范围最大限度或局部所能耐受时值的各种超限活动。因其有别于明显的外伤或生活、工作中的意外,因此易被忽视,但其对颈椎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等都有着直接关系,此种劳损的产生与起因主要来自以下三种情况:

1)不良的睡眠体位 

2)不当的工作姿势 

3)不适当的体育锻炼。

4.颈椎的先天性畸形

在对正常人颈椎进行健康检查或作对比研究性摄片时,常发现颈椎段可有各种异常所见,其中骨骼明显畸形约占5%。但与颈椎病患者对比,后者颈椎的畸形数约为正常人的一倍。

.诊断

临床表现:主要有颈背疼痛、上肢无力、手指发麻、下肢乏力、行走困难、头晕、恶心、呕吐,甚至视物模糊、心动过速及吞咽困难等。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与病变部位、组织受累程度及个体差异有一定关系。对典型病例的诊断,结合病史、查体和影像学检查,尤其是在肌电图、CT、磁共振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诊断较为明确。

.治疗:

1.药物治疗

可选择性应用止痛剂、镇静剂、维生素(如B1B12),对症状的缓解有一定的效果。

2.运动疗法

各型颈椎病症状基本缓解或呈慢性状态时,可开始医疗体操以促进症状的进一步消除及巩固疗效。症状急性发作期宜局部休息,不宜增加运动刺激。有较明显或进行性脊髓受压症状时禁忌运动,特别是颈椎后仰运动应禁忌。椎动脉型颈椎病时颈部旋转运动宜轻柔缓慢,幅度要适当控制。

3.牵引治疗

牵引在过去是治疗颈椎病的首选方法之一,但近年来发现,许多颈椎病患者在使用牵引之后,特别是那种长时间使用牵引的患者,颈椎病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重。牵引不但不能促进颈椎生理曲度的恢复,相反牵引拉直了颈椎,反而弱化颈椎生理曲度,故颈椎病应慎用牵引疗法。

4.手法按摩推拿疗法

是颈椎病较为有效的治疗措施。它的治疗作用是能缓解颈肩肌群的紧张及痉挛,恢复颈椎活动,松解神经根及软组织粘连来缓解症状,脊髓型颈椎病一般禁止重力按摩和复位,否则极易加重症状,甚至可导致截瘫,即使早期症状不明显,一般也推荐手术治疗。

5.理疗

在颈椎病的治疗中,理疗可起到多种作用。一般认为,急性期可行离子透入、超声波,紫外线或间动电流等;疼痛减轻后用超声波、碘离子透入,感应电或其他热疗。

6.温热敷

此种治疗可改善血循环,缓解肌肉痉挛,消除肿胀以减轻症状,有助于手法治疗后使患椎稳定。本法可用热毛巾和热水袋局部外敷,急性期病人疼痛症状较重时不宜作温热敷治疗。

7.严重有神经根或脊髓压迫者,必要时可手术治疗。

.日常护理及饮食指导:

1、常活动颈椎。日常中低头工作半-1小时以上时,要多活动颈椎,不要长久维持一个姿势不动,适时改变一下头的姿势。2、常做颈椎的生理整理活动。每天做1-2次颈椎的生理整理活动:仰身横躺在床上,颈靠床边沿,脸朝上,头朝下,以保持颈部的生理弯曲,以外力恢复颈椎的变形。3、牵引器自我治疗。还可买一个牵引器,每天牵引1-2次,每次约20-30分钟。

饮食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等清淡、易消化食品,可适当食用动物肝肾及核桃等食物。禁烟酒。

.出院宣教,预防及康复,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正确的认识颈椎病,避免长时间伏案、书写或低头看书等。选择合适的枕头,经常更换睡眠体位。注意颈肩部保暖,避免寒冷、潮湿,及早彻底治疗颈肩、背部软组织劳损,加强颈肩部肌肉的锻炼,加强颈肩部肌肉的锻炼,多食富含钙、蛋白质、维生素BE的食物加以预防。生活规律,精神愉快,避免不良刺激,病程久者,对疾病要有正确认识,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按时服用药物。